2022-10-20 14:21:58
关键词:担心离异会孤独终老,执念维系婚姻
该提问来自《使命心理学网络课》
问:我现在的问题分为内外两个方面:
外在的问题,是我搞不懂我老公,我们两个老是相处不来。
我读不懂他,看不懂他到底想要什么,他的表达方式跟我又非常不吻合。
虽然我很有心思想要处理好这段关系,但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能力,我打不开这把锁,理解的能力很差劲。
内在的问题,就是我很执念于维系一段婚姻关系。
如果一段婚姻关系破裂,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能力的否定,非常打击我,且会让我非常恐惧。
可能是因为我内心比较缺爱,觉得关系破裂会惶惶不可终日。
而且,我自我接纳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。
如果以我现在的条件、现在经营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,我觉得我离异以后不会得到幸福,可能会单身到老。
我老公在这段关系中感到非常的委屈,因为我们的关系只有表面。
虽然看起来我们是在过日子,在一起吃饭、一起生活,但他没有得到他内在想要的东西。
比如母性面、女性面。
我很清楚我没有,因为我自己也做过一些个人成长,还有内在的分析和咨询。
我一方面知道我没有,另外一方面又想自欺欺人地说,这样应该也可以过下去。
虽然我老公不能很明确地表明是什么问题,但其实他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现在很害怕这段关系会破裂,但就算我跪着挽回这段关系,还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。
另外,我们有一个男孩,刚刚满6周岁,孩子的状态很好、很开朗。
我是一个焦虑型的人,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就非常的焦虑,我焦虑各种事情。
为此,在孩子出生之前,我就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。
我在孩子身上有太多的依恋情绪,因为我在亲密关系当中不能够得到,我就把自己意识到的依恋放在孩子身上。
我和孩子的关系还挺好的,我现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人家要离开,我又不允许人家离开,但我又左右不了人家到底离不离开。
想问问,我怎么才能放过自己?
有的时候,我在想人生可能不止一个选择,现在这段关系是我的唯一。
答:在女主陈述自己的故事时,我在网络课的公屏上看到有人问了一个问题:
“老师,你不是说要清理负面信念吗?但为什么又跟前面个案的女主说不要轻易离开,难道离开了就一定找不到更好的吗?”
“为什么想离开的时候都劝人家不要走、因为以后就找不到更好的了?”
不是这样的,比如这个个案,我就会对女主说:“如果你想要离开,所谓的关系破裂对你来说不是什么问题。
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。
通常来说,我们觉得当事人留在继续一段关系里更合适,都是因为当事人身上有一些显而易见的议题,是要马上修的。
不管要不要离开这段关系,TA都得修。
因为并不是说离了婚,问题就能解决了。
就像一个人如果不会游泳,就算换一个泳池也还是不会游泳的。
什么叫负面信念?
这是自己制造的一个错误框架或者一个牢笼。
什么叫客观?
比如,讲概率的问题就是一个客观问题。
另外,我还送大家一个关键词——投射。
通过【使命心理学网络课】现场的交流,我发现在我回应个案的问题时,很多人会投射在自己身上,然后会问:
“为什么我要离开一段关系的时候,别人都劝我,说以后找不到更好的呢?”
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投射。
接下来,我会分为四个部分来回应女主的问题:
第一,联想。
我很少给人保证什么,但我现在可以给女主一个保证——女主即便离开这段关系,也依然可以过得很好。
因为我在我们的「创富之旅」线下课中曾见过女主,她跟我们现在在网络课里看到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在现实世界里面,她是一个很高、很瘦、很有气质的人。
我丝毫不担心女主能不能够找到一段新的关系,因为我对她有信心,她有能量且状态气质很好,只是现在在某一个点上卡住了。
当然,我讲这个话并不是说女主应该离婚或不该离婚。
我就想告诉女主一件事情:
“我可以保证,你即便离开了这段关系,也不会孤独终老,还会有很多人想跟你在一起。
这个世界上,贪图美色的男生太多了,像你这样的情况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而且,你还有一个那么可爱、如你所说非常好的一个儿子。
那么多没有孩子的人都没有孤独终老,何况你还有个孩子。”
第二,自我攻击。
女主在陈述时,说到一句话“他好想要这个东西,我也好想给他,可我没有的东西,我没法给”,这是典型的自我攻击。
试想,我们有没有可能给出一个自己都没有拥有的东西?
不可能。就好像没钱的人没有办法做慈善,他自己都没有钱,怎么给别人?
所以,女主要明白一件事: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未曾拥有过的东西。不管对方要不要这个东西,都不要谴责自己。
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要去回应对方的需要,而是先看见自己的需要。
第三,空间。
在念头、情绪和我们的自动化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,这个空间叫做“间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女主的“间”在离开我们的场域之后改变了。
我记得我在线下见到女主的时候,她的“间”是被撑开了一点的。
虽然不知道女主在今年发生了什么事情,但肉眼可见她的“间”变小了。
她的念头、情绪和自动化反应之间连接得非常紧密,任何一个东西都能立刻引起一个自动化反应。
比如我在说她很有气质时,她会立刻有个自动化反应“不,我觉得我很无趣”;
在讨论她的自我攻击时,她会说“对,我就自我攻击,整天怎样怎样”。
女主特别善于让自己进入念头和情绪当中。
为让人物立体化,我们提炼了一段对话:
女主:因为我受打击了,我老公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,既不接我电话,也不回我微信。冷爱:明白,这是你的事还是他的事?女主:他的事,但我抓狂,我也没有办法。冷爱:我问的是:他不回家,是你的事、他的事还是老天的事?是疫情给他防控起来了不能回,还是他不想回?女主:他借了一个由头,中秋节的时候回我家,他平时和我说话就是喊喊叫叫,结果我弟弟看不下去就呛了他两句“你能不能好好说话、你喊什么”。他觉得丢了面子,因为这件事情不搭理我了。后来,我试图用短信跟他沟通了几句,他短信上说那个事只是一个导火索,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在婚姻中生活不幸福,得不到他想要的,他说他想离婚很久了。冷爱: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种自动化反应里?女主:我退步了,我自己意识到了。冷爱:对,你退步了。跟去年你的状态相比,你现在状态退步了许多,能量也低了许多。去年的时候,我感觉你的能量状态很高的,且心气很高的,恨不得要创造新的辉煌,现在感觉好像都维持不了了。女主:我现在都低入尘埃了,一直在降心气,因为我觉得我心气太高了,才会有这么多求而不得的困扰。
基于这场对话,女主还是要再重新审视今天我呈现的这些部分,如果能够真的听得进去,我相信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变。
那么,怎么扩大念头、情绪和我们的自动化反应之间的这个“间”呢?
在日常生活中,持续地冥想、情绪记录,是很好的方法。
参加我们网络课这样的高能场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
第四,情绪。
从上述内容,我能够感觉到女主现在有很大的情绪。
比如委屈:“我都这么努力了,怎么这个事还搞砸了,我其实挺拼的,也学了好多东西,结果还搞砸了。”
除此之外,我还看到了一点愤怒:“你们教的这些也不管用了,也没把我老公摁住。”
在委屈和愤怒的状态下,别的东西是听不进去的。
也就是说,我们所有的东西,女主很难接收到。
但这一系列情绪,是需要被看到和被处理的。
女主是很努力,就像一个快要溺水的人在拼命地扑腾,想保住什么。
但“先生一个礼拜不回家”这件事情,超出了她的接受和预期。
现实给了她一个很大的冲击,她还没缓过来。
在这种情况下,女主要慢慢地多呼吸。
因为大脑里充满委屈、愤怒的情绪,所有的情绪都搅进来了,但身体很空。
调整自己,是女主目前要做的功课。
不要试图想着怎么努力抓住对方,怎样让对方不要走,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应该是:
怎么样让自己放松,怎么样让自己更加的沉稳、有自己的内核。
加油!
主创团队|冷爱方赏茜茜
本文的插画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、公司、组织及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。